新闻动态
学院要闻 | 药学院举行2020级新生“院长第一课”
作者:周华伟 黄杉     摄影:乔俣     发布时间:2020-12-01

2020年11月30日下午16:00,药学院“院长第一课”在药学生命楼树华多功能报告厅举行。院长、特聘教授张翱以 “新起点、新定位、新目标,三‘新’闪‘药’ 新一代药学院人”为主题作报告。药学院党委副书记孟祥琦与全体2020级新生参加活动。

张翱院长热情饱满,认真亲切地从“药-药学院不变的主旋律”、“药学-知识的荟萃与前沿”、“药学院20年的发展”和“新征程、新担当、新部署”四个角度为大家进行讲述。

药-药学院不变的主旋律

张翱院长以生命进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老化和疾病为切入点,向大家阐释了在当今社会,尽管需要对生命健康进行“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多维呵护,但药物以及药学对人类社会健康的贡献愈显重要。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突出了疫苗药物的重要性,但也凸显了新药研发的困难。

张院长强调,新药的研发在不断尝试不断验证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以及资金的投入,具有不容忽视的艰巨性和挑战性。由于缺乏对发病机制的明确认识、贴近人的评级技术、协作攻坚大团队精神,以及足够的资金投入,目前基于新靶标、新分子实体的原创新药研究是我国生物医药发展的瓶颈。作为药学院新人,同学们亟需找到打开正确疾病靶标的锁和钥匙,为患者的治疗打开健康之门。

药学-知识的荟萃与前沿

在介绍了药学整体情况后,张翱院长以过去20年人类与癌症斗争的药物研发史为例,指出药学是一门基于多学科交叉的复杂科学。在过去的20年,生物学的发展推动药学领域中的肿瘤药物研发迅速换代。人们对癌症的研究以及治疗从肿瘤组织形态逐渐细化至错综复杂的分子信号通路。从2000年开始,美国科学家提出肿瘤细胞6大特征,推动了人们对癌症的认识从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标志着靶向药物研究的开始;接下来10年里人们对肿瘤的认识扩大到十个特征,推动了对肿瘤生长增殖的更全面认识,并为靶向药物的飞速发展插上了强有力的翅膀。随后的10年,新的分子靶标不断被发现,针对靶标不同活化形式的个性化药物不断研发成功,极大的推动了抗肿瘤个性化精准治疗。如靶向BCR-ABL的小分子抑制剂——格列卫,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吉非替尼,用于治疗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靶向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的小分子抑制剂克唑替尼,用于治疗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肺癌患者;靶向BRAF激酶V600E突变的威罗菲尼,用于治疗BRAF阳性的黑色素瘤,等等。

此外,张翱院长还介绍了肿瘤免疫治疗、基因编辑等前沿研究进展,并以寄语同学们要养成勤学的习惯,不仅要学习好药学基本知识,还要学习好生物、化学、以及医学等与药学密切相关的学科,未来的药物研究工作要更加贴近临床,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投入新药研究工作。

药学院20年的发展

在回顾药学院过去20年的发展历程时,张院长总结了药学院成立以来所获得的成就,也分析了当下学院面临的挑战和困境。院长诚挚邀请同学们共同投身药学院未来的发展,与药学院同成长共命运。

新挑战  新定位  新目标  再出发

最后,院长对同学们提出几点要求和希望。一方面他强调,作为交大人要谨记 “因图强而生,因改革而兴,因人才而盛”的交大精神,这也是药学院人的精神传承。另一方面作为一名交大药学院新学子,要围绕药学院“PharmaX”的建设目标,怀揣新药梦,夯实学科基础,掌握前沿技术,博学多思,与学院发展同步,与时代进步同行,并在失败与成功交织的科研工作中保持勇往直前、敢冲敢拼的精神,成为全面发展、有责任有担当的药学院人。

网站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返回旧版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邮编:200240
© 2020 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